ISO 14644 是國際公認的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的核心標準系列,它對空氣潔凈度等級、測試方法、運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ISO 14644-1:2015(最新版本)是定義空氣潔凈度等級的基礎標準。
以下是關于 ISO 14644-1 中潔凈度等級的核心解讀:
ISO 14644-1 根據單位體積空氣(通常是每立方米)中特定粒徑的懸浮粒子的最大允許濃度來劃分潔凈度等級。等級數字越小,表示潔凈度要求越高(允許的粒子越少)。
等級命名格式為:ISO Class N
N
是一個從 1 到 9 的整數。
數字越小,潔凈度越高(如 ISO Class 1 是最潔凈的,ISO Class 9 是最不潔凈的,接近普通房間空氣)。
標準的核心是下面這張表格,它定義了每個 ISO Class 等級下,不同粒徑粒子的最大允許濃度限值(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粒子數量)。
ISO Class (N) | ≥0.1 μm 的最大濃度限值 (粒子數/m3) | ≥0.2 μm 的最大濃度限值 (粒子數/m3) | ≥0.3 μm 的最大濃度限值 (粒子數/m3) | ≥0.5 μm 的最大濃度限值 (粒子數/m3) | ≥1 μm 的最大濃度限值 (粒子數/m3) | ≥5 μm 的最大濃度限值 (粒子數/m3) |
---|---|---|---|---|---|---|
ISO Class 1 | 10 | 2 | — | — | — | — |
ISO Class 2 | 100 | 24 | 10 | 4 | — | — |
ISO Class 3 | 1,000 | 237 | 102 | 35 | 8 | — |
ISO Class 4 | 10,000 | 2,370 | 1,020 | 352 | 83 | — |
ISO Class 5 | 100,000 | 23,700 | 10,200 | 3,520 | 832 | 29 |
ISO Class 6 | 1,000,000 | 237,000 | 102,000 | 35,200 | 8,320 | 293 |
ISO Class 7 | — | — | — | 352,000 | 83,200 | 2,930 |
ISO Class 8 | — | — | — | 3,520,000 | 832,000 | 29,300 |
ISO Class 9 | — | — | — | 35,200,000 | 8,320,000 | 293,000 |
粒徑范圍: 表格列出了最常見的關注粒徑:0.1μm, 0.2μm, 0.3μm, 0.5μm, 1.0μm, 5.0μm。等級越高(數字越小),需要監控的粒徑越小(如ISO 1-3級關注0.1μm)。
濃度限值: 每個等級對每個粒徑都有一個上限值(粒子數/立方米)。實際測量值必須低于或等于該限值才能符合該等級要求。
“—” 的含義: 表格中的 “—” 表示該粒徑在該等級下沒有設定限值或不需要測量。例如:
ISO Class 1 只關心 ≥0.1μm 和 ≥0.2μm 的粒子。
ISO Class 7/8/9 通常只關心 ≥0.5μm 及更大的粒子(因為濃度太高,小粒子難以區分且對工藝影響相對較小)。
指數關系: 濃度限值遵循一個公式:Cn = 10^N * (0.1/D)^2.08
(其中 Cn 是每立方米空氣中粒徑≥D微米的最大允許粒子濃度)。表格中的值就是這個公式計算結果的近似值(取整)。
等級差: 相鄰等級(如ISO 5 和 ISO 6)之間,≥0.5μm粒子的濃度限值相差10倍。這是ISO標準與舊版FS 209E標準(等級差約2倍)的一個顯著區別。
一個潔凈室或潔凈區通常會被指定一個主等級(如ISO Class 7)。但這意味著:
所有粒徑都需滿足: 該區域必須同時滿足該等級下所有列出粒徑的濃度限值要求。
例如,一個聲稱是 ISO Class 7 的區域,其 ≥0.5μm, ≥1.0μm, ≥5.0μm 粒子的實測濃度必須分別 ≤352,000個/m3, ≤83,200個/m3, ≤2,930個/m3。
關注關鍵粒徑: 在實際應用中,工藝需求通常會決定最需要關注的粒徑(如半導體光刻關注0.1μm/0.2μm,制藥灌裝關注0.5μm/5.0μm)。但標準規定,只要該等級列出了粒徑,就需要滿足。
為了驗證一個區域是否符合指定的ISO Class等級,必須按照標準進行粒子濃度測試:
采樣點數量: 根據潔凈室/區的面積計算最少采樣點數量。面積越大,采樣點越多。
采樣位置: 采樣點應均勻分布在工作高度(通常是離地0.8-1.2米)和關鍵工藝區域。
單次采樣量: 每個采樣點必須采集足夠體積的空氣,以確保統計有效性(標準有最小采樣量公式VLs)。對于高潔凈度等級(如ISO 5),采樣量要求很大。
儀器: 使用經過校準的離散粒子計數器進行測量。
計算與判定:
計算每個采樣點的平均濃度(粒子數/m3)。
計算所有采樣點平均濃度的總平均值(M)。
計算采樣點平均濃度的標準偏差(SD)。
計算 95%置信上限:UCL = M + t * (SD / √N)
(N是采樣點數,t是t分布系數)。
判定: 如果 UCL ≤ 該ISO Class等級對應粒徑的濃度限值,則該區域符合該等級要求。這是ISO 14644-1:2015的一個重要變化,更強調統計置信度,而不是舊版中每個點都必須小于限值。
空態: 設施已建成,所有設備安裝完畢,但沒有設備和人員的狀態。通常作為驗收基準。
靜態: 設備已安裝并按約定方式運行,但沒有操作人員的狀態。是常見的性能測試狀態。
動態: 設備按預定方式運行,有規定數量的人員在場并按預定方式工作的狀態。這是潔凈室實際運行的真正狀態。
標準適用性: ISO 14644-1 主要規定的是測試方法,等級定義本身(表格)是通用的。但一個潔凈室通常會指定它在何種狀態下應達到哪個等級(例如,“在動態運行條件下應維持ISO Class 7”)。這需要在用戶需求說明中明確。
微生物控制: ISO 14644-1 只規定空氣中懸浮粒子的潔凈度等級。微生物(浮游菌、沉降菌)的控制要求通常在ISO 14644-2(生物污染控制)或其他行業標準(如GMP附錄1)中單獨規定。雖然粒子潔凈度是微生物控制的基礎(微生物會附著在粒子上),但兩者不能直接等同或替代。
不等于舊版FS 209E: 雖然大致對應關系如下,但由于定義和測試方法不同,不能簡單劃等號:
ISO Class 5 ≈ Class 100 (≥0.5μm 粒子 ≤ 3,520個/m3 ≈ 100個/立方英尺)
ISO Class 6 ≈ Class 1,000
ISO Class 7 ≈ Class 10,000
ISO Class 8 ≈ Class 100,000
(注意:ISO Class 5的≥0.5μm限值3,520個/m3換算成立方英尺約為100個,故稱“百級”,但其他粒徑要求不同)
關注關鍵粒徑: 選擇等級時,必須明確工藝對哪些粒徑的粒子最敏感。
動態控制是關鍵: 設計和運行管理的核心目標是保證在動態操作下也能維持所需的潔凈度。這涉及到氣流組織(單向流/非單向流)、換氣次數、壓差控制(ISO 14644-4)、溫濕度控制等諸多方面(ISO 14644其他部分涵蓋)。
“潔凈”是系統工程: 達到并維持ISO等級,不僅僅靠粒子計數達標,還依賴于:
高效過濾器及其完整性(ISO 14644-3)
合理的壓差梯度(防止污染侵入)
嚴格的更衣和人員衛生程序
有效的清潔和消毒程序
良好的設備設計和維護
完善的監測和操作規程(ISO 14644-2)
ISO 14644-1 提供了一個清晰、基于科學統計的框架,通過限定特定粒徑粒子的最大濃度來定義潔凈室的空氣潔凈度等級(ISO Class 1 到 9)。理解其分級表格、關注粒徑、濃度限值關系以及關鍵的測試方法和判定標準(特別是95% UCL的應用)是解讀和應用該標準的核心。同時必須牢記,粒子潔凈度等級只是潔凈室性能的一個方面,微生物控制、氣流、壓差、運行管理等同樣至關重要,并由ISO 14644系列標準的其他部分或相關行業規范進行規定。